說唱團·曲藝團
青島市曲藝團成立于1958年,成立之時集結了當時島城一批久負盛名的老藝人:西河大鼓劉氏(太清)父女、安永昌及女兒安慶平、李家春等,此外還招收了一批小學員,其中有后來成為島城中堅力量的曲藝藝術家朱麗華、安郁芳等。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曲藝團(隊),頗具實力,集結了眾多曲藝名家:劉金堂(編劇)、高景佐(山東快書)、商業興、朱麗華(山東琴書)、梁前光梁金華(膠東大鼓)、劉淑琴(西河大鼓)、耿殿生王銳(相聲)、潘貴才(快板書)、安郁芳(三弦)等。
曲藝團創作過“計劃生育專場”“119消防專場”環境保護專場”“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護專場”等二十多臺專場節目,演出足跡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創演的作品多次榮獲大獎:山東琴書《鋸瓷盆》獲得文化部曲藝調演二等獎,《歌的故事》叫響全國曲藝節,創作的歌曲《不屈的尊嚴》獲文化部“五個一工程”獎,相聲《歌曲與方言》獲山東省曲藝會演一等獎,喜劇《六喜盈門》獲青島市文化藝術節的七項大獎,河南墜子《花衣裳》、小品《上梁大吉》榮獲牡丹獎。
青島市曲藝團也為全國的曲藝點亮了星光。趙保樂、郭秋林、傅象波、邢瑛瑛、劉立新、王荃、單聯麗等曲藝名家都是從青島市曲藝團走向全國舞臺的。
隨著院團改革,曲藝團對外取消,與呂劇團的部分演員組成劇院說唱團。新的說唱團成立后,既延續了曲藝的“香火”,又積極摸索市場,探討與呂劇團合并后新的發展模式。2012年起,說唱團幾乎每年推出一臺原創喜劇,《祝您平安——安全生產專場晚會》《孝感天下》《最美青島人》等廣受好評,還創作出主題為“笑”的“樂在島城”系列——《樂在新春》《樂在春天》《樂在秋天》等。
說唱團·呂劇團
青島市呂劇團成立于1960年5月1日。劇團主要由青島業余呂劇愛好者、京劇票友和青島藝校呂劇科60屆畢業生組成。
1984年,合并恢復青島呂劇團,同時成為市文化局引向市場的試點單位,開始發展第三產業,劇團也開始嘗試對呂劇音樂和表演形式的改革。
呂劇團憑借深厚的戲曲功底,在業界獲得眾多榮譽。移植劇目《逼侄赴科》在“山東省呂劇青年演員比賽”獲優秀劇目獎,龔魯陽獲演員一等獎;《莊戶親家》在全國中老年戲曲演員匯演中,李兆瑞獲牡丹獎,孫秀蘭獲菊花獎,潘麗坤獲綠葉獎;大型呂劇《無品芝麻官》獲得山東省第三屆精神文明建設“精品工程”獎;山東省第二屆戲曲邀請賽中,呂劇小戲《拾玉鐲》《坐樓殺惜》《賣水》《搬窯》參加比賽,分獲一、二等獎。
與此同時,呂劇演員開始在小品創作演出中展露才華。《超負荷》在全國戲劇小品“三魚杯”電視邀請賽中獲戲曲組金杯獎和優秀劇本獎;《一筆賬》獲山東省首屆計劃生育文藝調演優秀表演獎;《悟》獲山東省首屆戲劇小品專業組比賽二等獎;《莊戶親家》在全國小品比賽榮獲優秀劇目三等獎......
1999年5月18日,青島市呂劇團撤團建院,青島市民族藝術劇院成立。1999年創作的大型呂劇《陳濟敏》參加青島市慶祝建國五十周年優秀劇目展演暨青島市第十三屆藝術節閉幕式演出。
進入新世紀,青島呂劇又迎來了復興。傳統呂劇《姊妹易嫁》、大型現代呂劇《李二嫂改嫁》、現代呂劇《娶婆婆》等接連上演;2008年奧運會試運行文藝演出活動中,《小姑賢》《墻頭記》等傳統劇目演出獲得海內外觀眾認可;2010年,傳統呂劇《姊妹易嫁》赴濟南參加山東省地方戲優秀劇目展演。之后,青島呂劇以走進社區的形式以及院線演出的形式,活躍在青島舞臺。此外,青島市民族藝術劇院《鄉音鄉情》百場公益演出啟動,并連續舉辦,在島城贏得贊譽。
近年來,呂劇團演員活躍在島城戲曲舞臺,為地方戲的發展推動做出了貢獻。
兒童劇藝術中心
兒童劇藝術中心是青島市歌舞劇院有限公司于2020年成立的新部門,旨在豐富劇院演出項目,服務市場需求。
2016年依托青島市歌舞劇院說唱團的演員為班底,劇院開始對兒童劇演出市場進行探索,并于當年創作演出了第一部戲《大懶貓》;2017年,劇院多次組織專人奔赴北京、天津等地學習、考察,說唱團和交響樂團合作,創作演出了系列交響兒童劇《搗蛋鬼維克多》等,填補了山東省的空白。
自開始實施至兒童劇藝術中心正式掛牌,短短三年時間,兒童劇藝術中心已經創作并演出了《奔跑吧,公主》《大懶貓》《南極來客》《奇妙旅行》《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謝謝你表揚我》《一個不能少》《大俠慢吞吞》《三個丑家伙》《狐貍先生》《我是喔哈哈》等十多部作品、四大系列,深受觀眾的喜愛。
作為專業的兒童劇創作演出團體,青島市歌舞劇院兒童劇藝術中心以出品優質劇目為己任,為豐富青少年文化生活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