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預告:第四屆“藝?青島”音樂大師班交響音樂會,即將奏響青島市人民會堂!
第四屆“藝?青島”
音樂大師班交響音樂會
即將奏響青島市人民會堂!
音樂是靈魂深處的歸宿,音樂從精致巧妙的樂器中釋放,帶人們在美的天地間自由翱翔。音樂是連接世界的語言。在眾多藝術形式中,音樂憑借她獨特的魅力,記錄時間,傳承經典。
青島素有“音樂之島”的美稱,在藝術領域可謂人才輩出,歷年來承辦了小金鐘、國際小提琴比賽等重要音樂賽事,大眾藝術修養整體水平較高,音樂學習者眾多,有濃厚的藝術氛圍。
從2018年開始第一屆“藝?青島”音樂大師班以來,每年都會有不同專業的音樂學院教授專家們來到青島,可以稱為“中國音樂界天團”。本場音樂會云集諸多音樂大師,他們分別是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光、管弦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劉洋、管弦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麗達、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帥,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陳衛平,以及少年巴揚演奏家劉弋維。
本場音樂會的亮點,是鋼琴協奏曲《雪花》!這首曲子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張帥作詞作曲并演奏,作為2022年冬奧會開幕式主題曲。該首曲子的副歌部分經歷了從“推倒重來”到“一氣呵成”的創作歷程,力求盡善盡美,作為冬奧會開幕式主題歌,其追求的方向是“大道至簡”的理念,用簡單的旋律去產生較大的音樂力量。當被問及為何要以“雪花”來命名時,張帥說,“雪花是很潔白的,是晶瑩剔透的,它代表了人類共同的對美好、對純潔的追求”,因此作曲家是想用“雪花”去詮釋冬奧精神的力量所在。所以,當音樂響起時,我們腦海中仍能浮現出一群孩子手托“和平鴿”,在鳥巢中無拘無束地歌唱著、歡笑著的畫面。悠揚清澈的旋律中,一朵朵“小雪花”飛舞、綻放,令人印象深刻。樂曲《雪花》雖簡潔,但又有一種純粹的美,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本次,將由該首鋼琴曲原奏為聽眾帶來這首浪漫空靈的《雪花》,喚醒聽眾的耳朵,為盛夏增添一絲清涼。在這段純凈的音樂中,我們將一起重新回味腳步逐漸走遠的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的動人時光。
本場音樂會以李斯特的十三部交響詩中最著名且流傳最廣的《“前奏曲”第三號交響詩》S.97開場,悠揚暢快的旋律迅速使聽眾沉浸其中。《前奏曲》是李斯特的第一部交響詩,是最早在管弦樂作品前標注為交響詩的作品,是學習浪漫主義音樂流派的“必修課”,在浪漫主義時期占有重要地位。全曲以C大調為主調,情感變化豐富,發展起伏跌宕,充分展示了李斯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這首交響詩的靈感來源于法國浪漫主義詩人阿爾方斯·德·拉馬丁的一首詩。拉馬丁認為:“人的一生是死亡的一系列前奏”,對生活的態度是消極悲觀的。李斯特并不贊成以死亡為最終歸宿這一消極悲觀的見解。與拉馬丁詩集的觀念截然不同,他在作品中表現了人們勇敢頑強的精神以及對未來美好的追求,肯定了人的力量是偉大的,只要有熱愛生活積極的心態就能有光明的前景,獲得快樂的意義,進一步肯定了人生價值的意義。
約瑟夫·海頓于 1796 年為他的老朋友、小號演奏家安東·魏丁格創作的《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被稱為“可能是海頓最受歡迎的協奏曲”。當時的小號演奏家魏丁格開發了一種鍵控小號,可以在整個范圍內演奏半音。而在此之前的小號沒有閥門,只能通過改變嘴唇的振動來演奏有限范圍的旋律。在當時又稱“自然號”。而自然號大多數這些和聲音符都集中在高音區,因此“自然號”小號協奏曲只能在高音區。而海頓的這首協奏曲則充分利用了魏丁格新小號的中低音區功能。《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的藝術氣質是絢麗輝煌、生機勃發的,充滿了歡樂氣氛。64歲的海頓所寫的音樂不見絲毫暮氣,不但完全保持著活潑幽默的風格,且更加開朗熱情,有一種銳意進取的精神。這首協奏曲的青春活力甚至要超過他中青年時期的作品,這首曲子也是他最后一部協奏曲,為小號協奏曲的典范之作,200年來,經久不衰。本場音樂會中該曲的小號部分將由中國水平最高的小號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管弦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光先生演奏。
胡梅爾的同名古典樂《降E大調小號協奏曲》則是古典小號作品在世界音樂舞臺上最為流行的一首。胡梅爾的協奏曲,與前一首海頓小號協奏曲相比絲毫不顯遜色,充滿著古典主義時期特有的明朗、幽默以及優美氣質。胡梅爾從四歲起開始學音樂,五歲學拉小提琴,六歲學彈鋼琴,八歲那年他們全家遷居到奧地利維也納,這時,他父親先在魏瑪歌劇院任提琴師,后來任指揮和音樂總監。胡梅爾在維也納和音樂大師莫扎特住在一起,很快地成為摯友和學生,從莫扎特那里學到不少知識。他還從師于海頓。胡梅爾一生寫了幾百部作品,有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等,其中以鋼琴曲數量最多。《E大調小號協奏曲》是胡梅爾受海頓的影響于1803年12月8日在萊比錫寫成的。兩部相繼問世的作品在篇幅、風格等方面都有著許多相似的地方,被譽為古典小號作品中的一對姐妹花。這首協奏曲成功地運用了小號吐音吹奏技巧,把小號的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樂曲歡快熱烈,洋溢著節日的歡樂氣氛。本曲的小號部分將由來自青島三十九中學,年僅15歲的樂手董栩臣演奏,年紀雖小但技術精湛的樂手能給聽眾以新的詮釋,在重溫經典的過程中,通過細細聆聽而回到久遠的夢幻美妙的世界中。
《f小調第四交響曲》又被稱為“我們的命運”。在這一部作品的手稿上,柴可夫斯基留下這樣一行字:獻給我的摯友,更在信中表示,她將從中聽到“內心最深處遐想與思緒的回聲”。這位摯友,便是那不論是在物質或是精神上都給予他巨大幫助的富孀——梅克夫人。《f小調第四交響曲》常被視為柴可夫斯基創作生涯中的轉折點,奠定了他后期的音樂風格。對痛苦的恐懼和對幸福的渴望,讓他常常徘徊在極端的憂郁和激動中,這種人生也清晰可見于他的音樂中。他把目光聚焦于平凡人面對命運時的無奈,將對生活的熱愛以及與殘酷命運的斗爭融入了交響曲的創作。第四交響的第四樂章,熱情如火的快板,為類似回旋曲的自由形式。強烈的第一主題以全合奏形式奏出。緊接著的第二主題是根據作曲家童年時代所聽到的俄羅斯民謠《田野中的白樺樹》中“原野上立著一棵銀樺樹”所寫成的樸素、優美的旋律,表現出人民的強大力量。結尾的音樂具有強烈的戲劇性,在一片歡呼聲中,音樂在描繪節日歡樂景象的氣氛中宣告結束。作曲家暗示,聽者可從樂章的紛亂中體會歡樂的景象,但歡樂的結尾可不是輕易達到的;命運的主題又再度出現,使此曲的主題前后一致,歡樂終于以勝利的進行曲完全征服了絕望。
徜徉于古典音樂中,我們仿佛感到:這些生長和發展在不同時代與地域的樂思,彼此間似乎從未有過實質關聯,但又仿佛千絲萬縷的惺惺相惜。或許,在不同族群的文化熔爐中,一切藝術終將是場殊途同歸的情感旅程。
演 奏 青島市歌舞劇院交響樂團
樂團隸屬于青島市歌舞劇院有限公司。樂團現由原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指揮家和長號演奏家徐東曉先生擔任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李男女士擔任樂團首席。1994年由時任青島市委書記,與有著中國交響樂“之父”之稱、中國著名指揮家李德倫先生共同為樂團揭牌,正式成立。樂團現為雙管編制、各聲部演奏員均畢業于國內外專業藝術院校,他們具有良好的音樂修養、精湛的演奏技術和豐富的藝術實踐經驗。近年來,先后出版發行了CD音樂專輯《祁連山狂想曲》《花兒交響組曲》《田橫五百壯士》《草原音詩》《拉卜楞印象》等。樂團先后參與了上合國際經貿組織青島峰會燈光藝術表演《有朋自遠方來》《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多國海軍活動》等國家、省市級重大演出活動。2018年應邀參加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泰安分會場的演出。2019年民族歌劇《馬向陽下鄉記》參演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榮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文華大獎”。
劇 場 青島市人民大會堂
百年的滄桑歷史亦賦予了青島市人民會堂獨特的傳承使命。新中國成立后,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青島市政府決定建立一處大的禮堂,經研究選擇在清朝總兵衙門舊址上動工興建,于1960年5月30日青島市人民會堂正式建成,其風格仿效北京人民大會堂,按照北京人民大會堂1/10的比例縮建,造型氣勢磅礴、莊嚴雄偉。不同的是北京人民大會堂柱子是圓的,代表“中央”;而青島市人民會場柱子是方的,代表“地方”。建造時,即規劃了政府會議功能,同時又增加了藝術功能,成為青島市民參政議政、接待貴賓、欣賞文藝演出的重要場所。2005年劇場翻新,由2000個座位減少到1450座、使得座位更加寬敞舒適,尤其是用現代化的技術改變了音響效果,在每一個角落都可以聽到清晰的聲音。同年成立的青島交響樂團成為劇場的駐場樂團。2015年12月地鐵3號線開通 “人民會堂站”,實現地鐵直達。
? 購票信息 ?
第四屆 藝·青島
音樂大師班交響音樂會
演出時間 | Date & Time
7.21 周四 19:30
場地 | Venue
青島市人民會堂
掃碼購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