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呂劇唱響青島故事 青島演藝集團歌舞劇院原創大型呂劇《百川東到海》首演大獲成功

抗戰故事蕩氣回腸,呂劇大戲韻味十足。一場《百川東到海》,用現代舞臺演繹了青島抗戰往事,同時展示了青島守正創新發展呂劇的文藝成果。

由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青島演藝集團主辦,青島演藝集團、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出品,青島市歌舞劇院創排的原創大型呂劇《百川東到海》,7月20日在青島市人民會堂首演,大獲成功。

“又聽到了呂劇名角的聲音,過癮!”“看到這樣一部‘很青島’的新戲,作為戲迷很高興!”“原來青島抗戰還有那么多故事,回去之后我要講給孩子聽聽。”……《百川東到海》的首演,讓青島觀眾感受了呂劇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讓觀眾們再度被青島故事所感動。

“創排《百川東到海》是堅持用心用情用力運用紅色資源、生動傳播傳承紅色文化的生動實踐。山東是抗日戰爭的主戰場之一,縱觀戲曲創作發展史,有關青島城市抗日的作品處于缺失狀態。”青島市歌舞劇院白潔院長表示,這是首部反映青島勞工歷史的戲曲作品,對填補豐富相關戲曲舞臺的創作空白大有裨益。

“紅耐冬還有這么深厚的涵義。”《百川東到海》劇中貫穿始終的“紅耐冬”,既是全劇主題思想的象征形象,也是全劇聚焦的美學意象,還是劇中人的人格賦能的抽象。正如導演李利宏所言“這是我們青島市的市花,代表堅強不屈,用來表達民族,表達青島人,我們覺得這個形象太珍貴了。”劇中貫穿始終的“紅耐冬”,既是全劇主題思想的象征形象,也是全劇聚焦的美學意象,還是劇中人的人格賦能的抽象。

“交響融入呂劇,第一次聽,真大氣!”很多老呂劇迷對《百川東到海》的首演連連贊嘆。該劇將呂劇傳統的四大件樂器與交響樂隊的雙管編制相結合,情緒音樂和伴唱音樂借鑒電影音樂的創作手法,讓傳統戲曲更加適應當代觀眾的審美追求。觀眾們在創新中回味了傳統,在傳統中感受到創新。

“看到舞臺上青島的標志性建筑、老字號的牌匾,仿佛回到過去,站在了青島的老街上,一下就有感覺了……”《百川東到海》舞臺上滿滿的青島元素,讓青島觀眾感慨萬千。該劇的舞臺用一道單純的山體坡路包羅萬象,打破單一的寫實化空間,走向更多樣化的寫意與表現性空間。蒼茫山海咫尺間,展現了戲曲舞臺上的中國創造力。

作為“齊魯文藝高峰計劃”重點項目、青島市文藝精品扶持項目呂劇《百川東到海》,以鄭欣同名長篇小說為創作藍本,截取其中青島抗戰時期的章節改編而成。該劇由國內、省內一流團隊打造:著名導演李利宏擔任導演,青年劇作家高志娟擔任編劇,中國戲曲學院教授馬俊擔任作曲,呂劇名家劉俊亮擔任唱腔設計,北京人藝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劉鵬擔任舞美設計,音響設計李峰、劉暢,化妝設計劉志明,打擊樂設計李天成。主要演員為山東呂劇十大名家、國家一級演員荊延國和山東呂劇十大名家、青島市歌舞劇院國家一級演員史萍擔綱。

呂劇作為山東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之一,在青島具有悠久的歷史。此次青島市歌舞劇院舉全院之力打造這臺大戲,臺前幕后都是參演過“文華大獎”《紅高粱》《馬向陽下鄉記》劇目的演職員。白潔院長總結,《百川東到海》保留了呂劇的本體,融入交響伴奏、采用現代的數控舞臺等等創新元素,是一臺守正創新的大戲。從舞劇到歌劇再到呂劇,青島市歌舞劇院展示了較強的綜合實力,今后劇院將繼續深耕藝術沃土,不斷推出更多精品劇目,為島城文藝事業的繁榮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總監制:劉升勤 趙燕
總策劃:姜劍超 尹來成
總統籌:魏勝吉 潘峰 姜乃鵬
出品人:姜乃鵬
監制:李文革 張樂群 賴洪 王文科 秦海青
統籌:張蓬 李珺竹 張欣
制作人:白潔
藝術統籌:苗青
藝術顧問:欒勝利
藝術總監:張忠凱
藝術指導:葛軍
音樂總監:徐東曉
策劃:陳江 孫少波 王文娜
牟羿 劉巖成 張海斌
原著:鄭欣
編劇:高志娟
導演:李利宏 苗青
作曲音樂設計:馬駿
作曲唱腔設計:劉俊亮
舞美設計:劉鵬
燈光設計:楊慶錦
音響設計:李峰 劉暢
服裝設計:吳祉成
化妝設計:劉志明
打擊樂設計:李天成
舞蹈編導:趙翠鳳 王耿 王洋
多媒體設計:蘇好雨
唐淳年:荊延國
唐宛淇:史 萍
清 水:施旭剛
唐夫人:王清梅
耐 冬:劉貞汝
鐘 原:宋 超
桃 葉:劉 紅
逃難青壯年:李強 馬振龍 王亞男 蘇白
指揮:郭際 武曄
司鼓:張勇
墜琴:李巖
樂團首席:姜寧
演員:青島市歌舞劇院呂劇團 說唱團 舞劇團
伴奏:青島市歌舞劇院民族樂團 交響樂團
合唱:青島市歌舞劇院歌劇團
攝影:崔元
攝像:李心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