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養——青島市歌舞劇院多名演職員入選2023年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訓資助項目
人才培養 碩果累累
喜報
青島市歌舞劇院作為國有文藝院團,
長期致力于藝術人才的培養和發展。
近年來,劇院通過建立完善的培養機制,
為演職員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劇院注重選拔和培養具有潛力和才華的中青年演員,
為他們提供專業的培訓和指導。
劇院還與國內頂尖級藝術院校和劇院建立合作關系
為中青年演員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和交流平臺。
?. ?~?..?
組織參加各類演出和賽事,
申報各級藝術培訓,
為演員提供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
激發演員的創造力和潛力。
僅2023年度1-8月,
青島市歌舞劇院已有5名演職員
入選國家藝術基金人才培訓資助項目。
圖左二 劇院歌劇團優秀演員 李政澤
圖右四 劇院藝術部主任 高裕欣
劇院歌劇團副團長 張莉莉
圖左 劇院歌劇團副團長 李連之
圖左 劇院交響樂團團長 李男
李政澤
《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養》
青島市歌舞劇院歌劇團優秀青年演員李政澤參加了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養》第一期培訓。由于疫情原因,于2023年3月19日在天津開幕。項目由天津音樂學院主辦,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樂學院副院長王宏偉領銜,云集中國民族歌劇領域知名專家和優秀學員,共話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養。
5月18日,歷經兩個月的天津音樂學院國家藝術基金《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養》計劃正式宣告結束,此次民族歌劇人才培訓項目是全國第一期,通過競爭擇優入選學員30人。入選學員均為具有較豐富歌劇表演經驗、參演過完整劇目的優秀青年聲樂藝術人才。其中,多名學員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音樂金鐘獎、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文華大獎”、中國聲樂孔雀獎等國家級比賽重要獎項,入選文旅部“全國聲樂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等國家級人才項目,不乏在民族歌劇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成果較為突出的學員。
在與老師、同學們一起學習的這段時間,我真的收益匪淺,培訓期間,天津音樂學院王宏偉院長邀請了郭淑珍,閻維文、雷佳、王慶爽、王宏偉、印青、張千一、李心草、黃定山等三十多位專家和評委來現場授課,我還有幸作為學員示范,參加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表演藝術家王慶爽老師的大師課,并且認識到作為一個專業的歌劇演員對自己的要求要遠高于一個歌手或者一個獨唱演員,聲臺型表都要具備;培訓期間,不光是舞臺上的歌唱家們來授課,還有著名導演黃定山、陳蔚等來教我們從導演的角度分析人物,分析角色,如何掌控全局。還有國家一級燈光師胡耀輝來講解舞臺燈光的作用以及作為演員應該如何利用舞臺燈光塑造形象。還有國家一級化妝師方緒玲老師來給我們講解,從而讓我們了解到真正的化妝造型師的任務是幫助演員更加準確的把控人物性格以及找準人物形象。所以化妝造型是和演員緊密相連的。
當然,此行最重要的就是由天津音樂學院復排的經典民族《同心結》的排演,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以及在劇院積累的能力,在30名學員的激烈競爭中中拿到了《同心結》里戰士吳三羊的角色,并且成功在天津大劇院進行了三場完美演出,其后又跟隨天津音樂學院參加了中國第五屆歌劇節,于5.17、18日在杭州大劇院展演。7.21–7.23日受邀在北京中央歌劇院上演了3場《同心結》,一票難求,大獲成功。
這兩個月我不光學到了圍繞民族歌劇幾乎能涉獵到的所有知識,最重要的接觸和認識到了國內頂尖的專家和團隊,并且和參加培訓30位學員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此,感謝青島歌舞劇院領導的大力支持,讓我在外能夠安心學習,沒有后顧之憂。我會繼續努力前行,不忘初心,為青島、為青島市歌舞劇院爭得榮譽!
高裕欣
《劇院運營管理人才培養》
青島市歌舞劇院藝術部主任高裕欣參加了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上海戲劇學院主辦、中國劇院發展研究中心承辦的“劇院運營管理人才培養”研修班。5月22日,在上海戲劇學院圓滿結業。
本次研修班緊緊圍繞二十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培養指示精神,著眼于提升我國劇院運營管理水平以及表演藝術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使之更好滿足新時代的行業發展要求和從業人員成長需求。自4月10日在北京開班,通過京滬兩個階段、跨越5個城市、持續31天的集中學習,先后邀請了包括文化和旅游部相關司領導、劇院運營管理專家、演出經營專家、劇目制作專家在內的60位業界精英授課。精彩紛呈的72個單元、百余節課程,內容既包括高度凝練又具實踐指導意義的藝術理論和管理理論的相關課程,又有大量的劇院運營管理案例分享,涵蓋劇院頂層設計、演出季制定、藝術產品營銷、劇場及舞臺管理、節目創排制作及營銷策略、藝術節策劃及運營、劇院院線運營管理、旅游演藝項目的運營管理等豐富的內容。在此期間,組織多場演出觀摩,赴京津冀、長三角地區21家極具代表性的劇院進行了實地調研和現場教學,既有國內知名的大型國有劇院、又有大型的民營劇院、還包括很多各具特色的小劇場和演藝新空間。
經過選拔的30位學員,來自全國各地劇院、院團、專業院校和文化工作單位等不同領域。通過集中學習,進一步加深了自己對于表演藝術行業的認知,更新了對于劇院管理運營的理念,拓展了思維模式。這些都將成為寶貴財富,激勵自己將所學所感所思運用到青島文化建設發展當中,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修成果。
張莉莉
《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訓》
青島市歌舞劇院歌劇團副團長張莉莉參加了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央文化和旅游干部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訓班。于2023年8月7日在北京圓滿結業。
本次培訓班,是中國歌劇舞劇院的首屆民族歌劇人才培訓班,旨在全面提高歌劇表演人才在民族歌劇表演方面的藝術素養和專業能力,在更大范圍內促進經典作品的傳承和推廣。今年4月,中國歌劇舞劇院從全國文藝院團、文化事業單位、全國高校精選出40名具備潛力的青年歌劇表演人才。培訓分為8天的采風學習以及37天的封閉學習。學員們不僅有機會“原汁原味”學習五部經典民族歌劇的專題教學指導,還參與了多位著名導演、編劇、歌唱家以及戲曲專家老師帶來的豐富多彩的專題講座,以及現場教學、采風觀摩等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從多角度、深層次地學習和掌握歌劇藝術的“十八門武藝”。
我有幸飾演了歌劇《白毛女》中的喜兒一角,歌劇《白毛女》是中國歌劇的開山之作,1945年在延安公演。70年后,中國歌劇舞劇院復排2015版《白毛女》。本次培訓班邀請到雷佳老師親授經典《白毛女》課程,雷佳老師從聲腔、語速、語調、情緒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的講解、分析、引導、示范,手把手地傳授舞臺調度、手眼身法步、人物形象塑造等舞臺形象呈現手法,讓我對“喜兒”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37天的封閉學習,課程飽滿而豐富,讓我深深感受到中國歌劇的魅力,感受到中國歌劇人的敬業與熱愛,身在專業藝術團體的我們更是對于中國歌劇的傳承和發展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使命!
?. ?~?..?
李連之
《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訓》
青島市歌舞劇院歌劇團副團長李連之參加了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央文化和旅游干部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民族歌劇表演人才培訓班》于2023年8月7日在北京圓滿結業。
本次培訓班的宗旨“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做好新時代意識形態工作”。該培訓班旨在提升學員在民族歌劇表演領域的藝術修養和專業能力,致力于推動經典作品的傳承和推廣,為新時代中國民族歌劇藝術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今年4月,中國歌劇舞劇院從全國文藝院團、文化事業單位、全國高校精選出40名具備潛力的青年歌劇表演人才。培訓分為8天的采風學習以及37天的封閉學習。邀請到居其宏、游暐之、諸葛燕喃、喬佩娟、黃定山、方開柳、雷佳、韓麗艷、萬山紅、殷秀梅、徐瑛、胡文閣、閻維文、田青、陳蔚、趙登營、王洪波、郁鈞劍、孟衛東、鄒文琴、王曉鷹、鄒曉娜、李媛媛等23位專家名師組成強大的師資團隊,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拓展了學員對歌劇藝術的認識和理解。學員們不僅有機會“原汁原味”學習五部經典民族歌劇的專題教學指導,還參與了多位著名導演、編劇、歌唱家以及戲曲專家老師帶來的豐富多彩的專題講座,以及現場教學、采風觀摩等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從多角度、深層次地學習和掌握歌劇藝術的“十八門武藝”。
我有幸分別在雷佳老師指導的歌劇《白毛女》中飾演穆仁智一角,在陳蔚導演指導的歌劇《紅河谷》中飾演管家一角。雷佳老師從聲腔、語速、語調、情緒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的講解、分析、引導、示范,而陳蔚導演則給我們帶來了《歌劇的表演方法和人物塑造》專題講座,也對《紅河谷》這部歌劇進行了專題指導。從音樂、戲劇、文化等多個角度,分析這部歌劇的特色和難點,指導如何把握好角色的性格和情感,如何用聲音和身體表達出歌劇的魅力。在陳導的親自指導下,深度、立體、全方面地了解這部經典歌劇,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和藝術修養,為中國歌劇事業發展奮斗而追夢。
為期45天的學習為我打開了一扇通往歌劇藝術的大門,讓我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拓展了對歌劇藝術的認識和理解,也為我在未來的歌劇表演中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啟示。
李男
《弦樂藝術表演人才培訓》
青島市歌舞劇院交響樂團團長李男參加了由國家藝術基金資助,上海音樂學院主辦的“弦樂藝術表演人才培訓”項目。項目培訓總時長65天,目前已完成線下集中授課30天,將于9月17日在上海音樂學院進行項目論文答辯及結業音樂會的演出。
本次項目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指出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培育造就大批德藝雙馨的文學藝術家和規模宏大的文化文藝人才隊伍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弦樂藝術學科的建設和發展,以期為弦樂藝術人才培養乃至全國文藝工作建設做出更多的貢獻。
本次項目面向全國招收高端弦樂表演學員共30名,其中包括1/3的中西部地區人才。自6月30日在上海音樂學院線下培訓的30天里,已上課程245節課時。項目依托上海音樂學院優質資源和雄厚師資力量,聯合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CM)、中央音樂學院等國內高等音樂學府、多角度多維度地培養弦樂藝術表演人才。
已邀請44位國內外一流的理論家、作曲家、指揮家、表演藝術家開設學術講座及專家授課。課程內容包括像理論研修方向的:如何從二度創作出發寫音樂評論、中國傳統音樂的文化精神、從MSP到HIP的討論、如何進行即興作曲創作、當代教學探索與實踐、藝術管理ABC、從古典修辭學釋意弦樂表演二度創作、弦樂在應用音樂及交叉學科中的音樂形態表達等。又兼具了學術交流方向的像呂思清、王健、Christoph Henkel、童衛東、丁芷諾、沈西蒂、徐惟聆、李宏剛、盛利、楊戈芳等國際國內一流演奏家、教育家的專業公開課。項目已舉辦音樂會共8場,其中集體演·聽·評音樂會4場,音樂會參演人員不僅要演奏,還要對自己及其他人的演出進行評價。培訓通過弦樂藝術輔導課程、室內樂排練課程、學術講座、音樂會等形式,進行弦樂人才的全方位培養。
通過這次項目的前期學習,進一步拓寬了自己對于音樂藝術表演行業的認知,開闊了視野,也拓展了自己對于工作上的思維模式。對于一個樂團的發展方向或者說追求的理念是什么有了更深的體會,如何運用新媒體手段更好的為樂團服務,將是我未來的工作中要去拓展與思考的重要方向之一。